中小学英语教育被指入应试泥潭 改革已成倒退 天津家教 天津家教网 天津大学生家教网中心


来源:天津大学生家教网中心 日期:2013-10-3

英语似乎成了国人心头说不出的痛!


  很多人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仍然无法跟外国人顺畅交谈,甚至连基本的沟通都有问题。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对我国少儿英语教育现状表示满意的家长仅占11%,甚至似乎出现了“越早学越早放弃”的局面。“英语教育有问题”,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是学的时间不够多吗?按照教育部(微博)的规定,我国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起就要学习英语了,在不少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开设了英语课。即使不接受高等教育,中国的孩子也会用9~12年学习英语,看来时间并不是问题。


  是不实用吗?翻看当前各个版本的中小学英语课本,不难发现,我们的课本充满着各种情景下的对话,似乎都在努力地教孩子如何顺利地“张开口”。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英语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及家长,试图寻找这个问题的破解之法。


  学生感兴趣的是生活学校英语教的是生存


  “孩子学不好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内容有问题。”日前,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组专家霍庆文先生说。


  打开某版本初中一年级上册的英语教材,从目录中能看到十二三岁的孩子在这一学期所学的内容:“预备篇”第一课:Goodmorning(早上好),第二课WhatsthisinEnglish?(这个用英语怎么说);“正式篇”第一课MynameisGina.(我的名字叫Gina),第二课Isthisyourpencil?(这是你的铅笔吗?)……


  从教材的目录上我们可以看到,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以交际话题为主,以对话形式展开。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先生在一次研讨会上曾经这样说:我们这么多年都在实行所谓交际语言教学,交际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学习英语是为了交际,是为了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往,龚亚夫认为这个理解有很大的问题。


    比如内容的真实性。


  某个版本小学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是这样的:Simon:WhatdoyouwantDaming?(大明,你要什么?)Daming:Idon’tknow,what’sahotdog?Isahotdogreallyadog?(我不知道,热狗是什么?是真的狗吗?)Simon:No,itisn’tadog,it’sahotdog……


  “在真实的生活中,九、十岁的孩子会有这样的对话吗?”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外国语研究所副所长韩宝成质疑。


  “教材是教育理念的载体。”韩宝成说,“而现行教材的内容多属于生存英语。”


  移民到国外以后首先遇到的是生存问题,也就是他们要知道怎么介绍自己、怎么问路、怎么买汉堡、怎么看病、怎么买东西,才能解决在国外生存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设计”出了相关的内容。


  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出国移民,因此,很多在教材中反复出现的情景,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碰到,所以,虽然学了不少,但是真正能用的却不多。这样的教学内容离现实生活太远,不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求。


  教材降低孩子的智商把孩子的认知水平拉回了以前


  目前英语教学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教材内容与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不符。”韩宝成说。


  打开某个版本小学一年级的英语课本,从目录上可以看到,孩子们将主要学习“形状”、“颜色”、“衣服”、“食品”、“饮料”等相关词语。


  “形状、颜色、食品名称等这些概念两三岁的孩子都知道了,让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学习,虽说是外语,也不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韩宝成说。


  去年,我国公布了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在小学英语部分特别提到: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从新的课程标准看,要求英语课程不仅要教会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要起到“启心智”的作用。


韩宝成给出国外儿童所学的材料进行了对比。


  Awiseoldowlsatinanoak,(一只聪明的老猫头鹰站在橡树上)


  Themoreheheard,thelesshespoke,(它听到的越多说的越少)


  Thelesshespoke,themoreheheard(它说的越少听到的就越多)


  Whyarentwelikethatwiseoldbird?(为什么我们人类还不如那只聪明的老猫头鹰呢?)


  与国外同龄孩子所学的内容相比,我们的孩子所学的东西显得异常空洞。


  我国著名英语教育家许国璋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我们的英语教育:“这些课文都是改写又改写,有句无文,有文无情的东西,篇篇能背得出,也还是没有学到外语。”


  不少老师认为,学生们之所以学外语张不开嘴是因为词汇量不够,于是就不停地让学生们学单词、背单词,甚至背字典。


  “词汇相当于建筑材料,它们只为我们建造房屋提供材料。学生们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关键问题并不在字、词、句上,而是所学的东西是否有内容,以及如何训练学生进行有思想、有内容的表达。”韩宝成说。


  学习围着考试转中小学英语教育掉入应试泥潭


  “英语最大的问题出在应试上!”谈到中小学英语教育,很多专家会不约而同地这样说。


  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对于深圳市卓雅小学的万蕾老师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我用两个月的时间享受素质教育的快乐,用两个月的时间忍受应试教育的痛苦。”万老师说。


  2009年,万老师所在的学校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实验研究,实验内容《典范英语》是一套从英国原版引进的、目前英国规模最大分级最细的英语母语教材。


  这套教材共分为十级,所有篇目都是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


  学校参与的这次教材实验正好符合万老师的理念,于是本来带毕业班的她向学校申请去教一年级,“我希望能让孩子从一张白纸开始就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万蕾说。


  一二年级万蕾老师把每周所有的英语课都给了《典范英语》,“因为一二年级没有统测,我还敢这么做。”万老师说。


两年的大量原文阅读真的看到了效果,虽然从来不用专门花时间让孩子们学单词,但是孩子的单词量已经非常大,而且孩子一年看50多个原汁原味的英语小故事,不少孩子能全部背出,英语听说能力都大大地提高了。


  万蕾老师“幸福”了两年,现在她所带的班已经上三年级了,“我们也要参加统测了,如果抽到了成绩是要往全区公布的,压力确实很大。”


  于是,三年级的课程不能再像一二年级了,万老师用一个学期的前两个月让孩子们学“典范”,也就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然后用后面两个月熟悉考试题型。


  现在,万老师要给学生们解释什么是现在进行时,要告诉他们be+动词ing就表示动作目前的状态是“正在进行中”。然后让孩子们不停地练习,在海量的习题中让他们熟悉这种时态。万老师说,这不仅让她头疼,也让学生们头疼,总有孩子来问她:句子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才对呢?


  其实,“你就是背了100个单词,不能组成有意义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万老师说,孩子通过大量阅读,培养了非常好的语感,虽然他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现在进行时”、什么是“过去时”,但是自然而然地会使用。“这不正是一种自然习得吗?”而且,这种原文阅读的方式,还会让孩子感受到英文的韵律和英文之美,这些都是单独学习单词和句型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方式所不能给予孩子的。


  语言学习最理想的状态就应该是自然习得。但是,现在英语的学习已经脱离了它本来的轨道,沿着“考什么学什么”的思路踏上了应试的轨道。


  改革只是改了皮毛英语教育其实在倒退


  几十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一直在改革。


  从上世纪80年代起,英语已经成为中小学必修课,当时的教材采用句型操练和语法知识归纳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引入了当时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交际教学思想,教材试图处理好语言结构、语言功能以及语言技能培养之间的关系。


  1999年11月,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发布了《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根据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目前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力求从教学目的、目标、观念、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拉开了我国语言基础教育改革的帷幕。


  2012年新课标的颁布,使得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其实,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改革,改来改去改的还是皮毛,没有进行根本的改变。”浙江省英语特级教师、金华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张春良说。教材和教学内容都太过关注听、说、读、写这些技能及语法知识,很少有深层次的探讨。


  张春良说,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仅是生存和技能层面,更多的是文化和文学层面。但是现在我们的中小学课本里基本忽略了文化和文学,把英语更多地当做应试工具来教了。


  “从改革的角度看,现在中学的英语课本里会涉及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比如环保问题。”张春良说,鉴于初中生所掌握的知识,这些问题也只能进行浅层次的探讨。与其这样还不如选择与此相关的文学作品,既有很强的文学性同时也传达了相关的理念。


  不少专家认为,1999年开始进行的英语教育改革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倒退。


  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经这样说,他们年轻时并没有特意学打招呼、问路、点菜,但是他们遇到外国人的时候可以自由交流思想。因为他们所学的内容使得他们言之有物。季羡林曾经这样回忆自己学习英语的情况:在中学时,英文列入正式课程。在我两年半的初中阶段,英文课是怎样进行的,我已经忘了,我只记得课本是《泰西五十轶事》、《天方夜谭》、《莎士乐府本事》、《TalesfromShakespeare》……


  “很多经典小说,除了它地道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有趣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还会传达文化和思想。”霍庆文说。“我们只教给学生们一个‘杯子’,却没有告诉他们应该往杯子里放什么‘水’。”


  而我们虽然一直在修改教材,但其实改的只是那个“杯子”,让杯子看起来更加漂亮,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是,不往杯子里倒水,又如何让孩子们有水可倒呢?


    来源:天津家教 天津家教网 天津大学生家教网中心http://www.tjjbjj.cn


最新公告-学员必读-教员必读-学习资料-外语学习-教学资源-学习宝典-才艺宝典-家教直通车-返回首页


天津家教-天津家教网-天津小学家教-天津初中家教-天津高中家教